欢迎光临!新媒体时评网

当前位置:

网站首页> 新媒体资讯> 正文

【环保微故事作品展示】从“忧蛙”到“优果”:灵川环保柔性执法书写生态民生双赢答卷

日期:2025-09-29 作者:佚名 来源: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

  开栏语

  在桂林的青山绿水间,有这样一群身影:他们或许奔波于污染防治攻坚战一线,或许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测岗位,或许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传递环保理念普及环保知识…… 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,总藏着动人的故事。为了让更多人看见这些“微小却闪光”,感知生态环境保护背后的初心与温度,感受凝聚生态环境系统内的蓬勃正能量,“我和我身边的环保微故事”征集作品展示专栏正式上线啦!活动期间,将透过文字、图片与镜头,挖掘身边的 “环保微光”分期进行展示—— 可能是一次攻坚克难的坚守,一段岗位成长的初心,一幅生态变迁的实景,或者定格团队协作的暖心片段......每一份微小的行动,都是守护绿水青山的力量。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灵川生态环境局选送的《从“忧蛙”到“优果”:灵川环保柔性执法书写生态民生双赢答卷》。

  “以前听见蛙叫就心烦,现在看着地里的果苗,心里踏实多了!”站在曾经的蛙场、如今的果园旁,灵川县灵川镇双洲村委村民由衷感叹。这声感慨的背后,是灵川生态环境局用“温度”化解“矛盾”,让环保执法与民生保障双向共赢的故事。

  一场由“蛙声”引发的环保考验

  时间倒回几个月前,村里突然多了个22亩的黑斑蛙养殖场,“呱呱”声从早到晚不停歇,不仅吵得村民睡不好觉,大家更担心养殖用水影响菜地灌溉。抱着忐忑的心情,村民向灵川生态环境局反映了情况。

  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,一番核查摸清了底细:这是桂林市大河乡几位村民租下的土地,2024年3月刚办了家庭农场手续开始养蛙。可关键问题是,蛙场正处在桂林市城北水厂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陆域范围内,存在养殖废水排放问题,按相关法律规定应依法依规清理退出。

  

  一次有“温度”的柔性执法

  “我凑了80多万搞养殖,现在说不能养,这钱、这地可怎么办?”得知消息的蛙场老板愁眉不展,一边是要配合环保政策,一边是自己投入的真金白银,急得团团转。灵川生态环境局没有简单“一刀切”,而是把“帮一把”放在了心上——既然养蛙不行,那能不能换条路?

  工作人员立刻联动灵川镇政府、农业农村部门,查政策、找专家,很快有了好思路:转型种果树!组织农业技术专家及林地勘探人员到现场支招:现在种植补贴政策利好,在原来蛙场的基础上稍做改造就能用于果场建设,既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,又能让土地不闲置,还不会再扰民。

   

  整改前的蛙场

  

  整改中:蛙场清退还耕

  一份双向奔赴的共赢答卷

  “本来都做好血本无归的准备了,没想到政府还帮我想出路!”蛙场老板又惊又喜。如今,他已按计划处理完全部存蛙,15亩地也已逐步恢复成耕地,开春后再把剩下7亩也改造好,种上果树和辣椒。曾经让村民头疼的“呱呱”声没了,取而代之的是大家对果园的期待,邻里关系也重归于好。

  

  整改后:蛙场变如今的果园

  守护绿水青山,也守护百姓幸福。这场从蛙场到果场的转变,不是简单的整治,而是灵川生态环境局始终践行“执法有力度、服务有温度、监管有尺度”的理念,用担当与作为交出的一份让群众满意的环保答卷。


原文链接:http://sthjt.gxzf.gov.cn/zwxx/sxdt/t25986378.s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新媒体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。
北京政讯通传媒有限公司主办 | 政讯通-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
联系电话:010-53387021 010-56153985
监督电话:17610609455,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028685
第一办公区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;第二办公区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
邮箱:jiankangfzdyzx@163.com 客服QQ:2894426415 通联QQ:491393325
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