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:
奋楫争先,勇往直前。自2023年8月起,广东省生态环境系统持续深入开展“苦干实干、争先创优”活动,涌现出一批创新性强、示范性好、实效突出的典型案例。现开设专栏,推介近期评出的今年第一、二季度典型案例,供各地各单位交流借鉴,汲取榜样力量,锚定“走在前列”总目标,奋力谱写广东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!
茂名市生态环境局信宜分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能,从生态环境治理、乡村风貌提质、生态价值转化等维度发力,全力打造绿色秀美、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。
系统、科学、精准治污
擦亮美丽乡村的生态环境底色系
信宜统筹推进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,让美丽乡村建设底色更亮、成色更足。一是系统推进县镇村一体化治污。与粤海水务合作整县实施污水处理,建立覆盖县镇村的运维中控调度系统。两年来,新增和改造城区污水管网112公里,污水集中收集率从29%提升到51%,时隔十五年重现鉴江穿城段丰沛水美。构建“无动力资源化利用为主、有动力设施处理为辅”的农村污水治理模式,将供水和污水处理整合由粤海水务统一实施和维护,截至2025年8月底,治理率提升至92.06%。探索建立水土保持长效机制,制定《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办法》,“一张图”抓实水土流失点位修复。
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
二是科技赋能推动精准治污、科学治污。建立中山大学信宜水环境治理中心、生态环境部华南环科所信宜水生态治理中心,开发应用全省首个县级水环境治理智慧监管平台,在18个镇交界断面建设微型水质自动监测站,实现污染精准溯源。5个国省考断面水质连续三年100%达标,3个断面从考核目标Ⅲ类提升到Ⅱ类。
水污染治理智慧平台
强规划、优管控、聚合力
提升农村风貌和宜居品质
信宜优化村庄规划和农房建造的有效管控,整合各类资源合力提升乡村建设质量。一是撬动央企力量推动镇村建设和生态修复。将县城与镇村建设项目进行打包,充分发挥建筑业央企资金和技术优势,撬动其资源投入到穿镇河道生态治理、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中,推动高标准规划建设和高质量生态治理同频共振。两年来共投入资金约5亿元,努力让乡镇面貌得到提升、河道重现秀水长流。
二是强化乡村风貌引导。出台《信宜市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实施细则》,建立信息化管控平台和长效机制,对新增农房严格执行带图审批、带图建设,特别是对农房三级化粪池建设进行全覆盖监督,从源头上提升农村水环境质量。大力推进历史违建整治和存量裸房群众自主渐进式改造,积极探索“清洁能源+风貌提升”模式,将农房光伏安装和外立面改造结合起来,全力破解农村“杂乱挤丑”难题。实行镇村绿化造林护林图斑化管理,像保护耕地一样保护森林。
政企联动、产业为本
市场化推动生态价值可持续转化
信宜分局利用无人机开展执法
信宜努力推动“绿水青山”向“金山银山”转化,让“美丽乡村”发挥“美丽经济”效应。一是创新实施“政府投生态治理提升+企业投生态资源运营”的配比投资模式。通过专项债、涉农资金等投入农村基础设施,对赌撬动民营社会资本近8亿元投入运营项目,新建五星标准的乡村酒店6家、商业综合体2个,沿云茂高速、包茂高速公路将12个农文旅景区串珠成链。2024年接待游客835.2万人次,同比增长30.2%,其中来自珠三角和港澳地区的游客增长54.3%;实现旅游总收入64.5亿元,增长30.1%。
二是拓宽生态价值的转化路径。制定《信宜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(GEP)提升工作指引》,在茂名率先实施并持续开展林业碳汇交易。构建“信字号”优质生态农产品在线品控溯源体系,在保障品质的同时提升生态溢价,其中“信字号”三华李每公斤溢价6元,线上销售额增长71%。通过创新政企协同治水模式,盘活美丽资源,信宜市以“治理+运营”的思维打造出年接待超800万人次的农文旅产业链,走出一条山区特色美丽乡村建设之路,以生态之笔勾勒的美丽乡村新图景渐成规模。